主题 : 40年前的芯片战争,日本企业是如何输给美国的
千山同一月 万户尽皆春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级别: 总版主

UID: 998
精华: 0
发帖: 605062
威望: 529782 点
无痕币: 14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62688(时)
注册时间: 2008-12-25
最后登录: 2024-05-23

0 40年前的芯片战争,日本企业是如何输给美国的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丧失了明治维新后所取得的全部扩张果实,工业基础也被摧毁大半。
当时的苏联仍然是世界级大国,而日本是苏联打通远东地区,通往太平洋的战略通道。虽然美国对扶持日本工业并没有太大兴趣,但为了能够更好的牵制苏联,美国决定加强对日本的控制,同时给予日本大量技术和经济上的扶持。
战败后的日本并没有太多选择,在苏联和美国中,日本选择了亲美。于是日美同盟就诞生了。
1947年,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与同事约翰·巴丁(John Bardeen)、沃尔特·布兰坦(Walter Brattain)发明了“点接晶体管放大器”(Point-Contact Transistor Amplifier),也就是引发了一场电子工业革命的“晶体管”,引领了全球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方向。

1950年,当时的肖克利仍然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结型晶体管正式研制成功。
1952年,东通工(SONY的前身)创始人——盛田绍夫,看中了贝尔实验室的晶体管技术。亲自前往美国,使用了2.5万美金买下了当时还不受重视的晶体管技术专利。

1955年,东通工使用晶体管技术制造出了日本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这款产品也在日本半导体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单打独斗的美国硅谷。
同年,充满野心的肖克利回到老家圣克拉拉谷(硅谷),创办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此后,硅谷便成为了美国的半导体中心。
日本人口增长大潮带来的人口红利加上美国的技术扶持,使得日本高科技行业迅猛发展。我们所熟知的东芝、三菱、松下、索尼、NEC、夏普等企业,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建立起来的。
虽然美国知道日本正在国际市场上突飞猛进,但是他们认为晶体管技术只是过渡的技术,所以并不十分在意,继续向日本提供技术支持和专利售卖。

1958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芯片之父”——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IC芯片,改进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1960年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的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rton Noyce)团队发明了集成电路,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的发明者之一  。
集成电路技术的诞生也代表着美国的技术领先日本一个时代。
1962-1963年,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EC)获得了仙童半导体公司的技术授权,获得了集成电路的批量制造工艺 。在日本政府的主导下,NEC又将相关技术分享给了三菱等日本公司,使得日本芯片行业正式起航。
官产学研合作是重大科技研发领域的一种组织模式,该模式中,研究所和大学负责技术攻关,相关企业负责研发和市场应用。其中,日本通产省组织实施的VLSI研发项目是构建官产学研合作的典型代表。
日本政府知道,如果让这些独立的企业自己慢慢发展,想要接近甚至是超越美国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由日本政府出资320亿日元,企业筹集400亿元,联合日立、NEC、富士通、三菱、东芝五大企业,共同设立国家性科研机构——“VLSI技术研究所”。
集中力量办大事,所有参与该项目的企业都能共享所有研发成果,日本企业的效率直线上升。
4年后,日本取得了超过1000件技术专利,一座座晶圆厂拔地而起。芯片制作需要光刻机,原本日本需要向荷兰的ASML公司进口光刻机,现在日本的佳能(Canon)、尼康(Nikon)都能自己制作了。

1980年,美国的噩梦开始了。
知足常乐
级别: 十方秋水

UID: 23
精华: 1
发帖: 261158
威望: 117170 点
无痕币: 2515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9392(时)
注册时间: 2007-11-24
最后登录: 2024-05-23

看看了解一下,谢谢总版分享!
事能知足心常乐 人到无求品自高
Total 0.067394(s) query 6, Time now is:05-23 19:40, Gzip enabled 粤ICP备07514325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13 秋无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