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滚滚长江东逝水(散文)
十方秋水,漫长旅途.
级别: 十方秋水

UID: 116295
精华: 0
发帖: 111450
威望: 122808 点
无痕币: 4249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6088(时)
注册时间: 2011-03-27
最后登录: 2024-03-09

0 滚滚长江东逝水(散文)

一,户部巷

 昙华街,胭脂街,汉正街,户部巷,吉庆街等是武汉几个著名的古老街道。古时候,华与花两字相通,因此昙花街也就是昙华街,这里是过去富人们的住宅区,由于富人们的庭院当中喜欢养昙花而得名。据说胭脂街离着昙花街和户部巷都很近,是那些富人们,包括两湖总督张之洞的丫鬟小姐们出来买胭脂的地方,可惜因为不了解,一步之遥却没有转到。

户部巷是条并不宽敞的小巷,主要是一条食品街,许多外地人来武汉都会来这条饮食文化街走走。烤肉,鸭脖,米粉,武昌鱼,铁板鱿鱼和田螺,竹筒米果,臭豆腐干儿,牛肉,大小龙虾,江南各式糕点等等,武汉与西安,长沙,成渝一样,可谓是把个辣字演绎的到了极致。各种鸭杂与辣味料理结合的淋漓尽致。

商家为了迎合各地游客的口味,外地食品也都挤进这条长度仅有350米的小巷到道当中。我找到一家挂着宣传照片的商家,说是当地正宗的热干面始创人,选了一份酱香热干面。说实话,北方大多不习惯他们的饮食,平时很少吃这类食品,只因到了原产地,体验一下而已。于是嘱咐老板不加辣子,即使如此,也不对我的胃口。年轻人可能就不一样了,为此我还特意给孩子打电话征求意见,问他们,带辣味的热干面和武昌鱼,要不要捎回去一点儿?他们欣然接受,也说是要品一下正宗产地的味道。

汉正街是汉口的古商贸街,只不过,它已经看不出有多少古风古韵,基本上都是现代商厦,就像北京王府井与天津的劝业场一样,街道是老的,招牌是老字号,店铺都换成商业楼,商品也不再是过去的款式和质地,都是摩登时尚的现代品牌。

江汉路上有许多洋人留下的洋楼,洋行,医院,教堂等,如同上海黄浦江上的十里洋场。沿江大街上的英,法,俄罗斯租界的古建筑,别具欧洲风情。

一说铜人像,当地人都知道,它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铜像附近是民权路,民生路,民主路等。

来武汉,江滩要看看。这里可以看到波澜壮阔的江面,游船与货轮在江面上行驶。亲手触摸了一下涛涛的江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曲明代才子杨慎的千古绝唱犹如耳际荡漾。

江岸有粤汉码头,武汉关,抗洪纪念碑,宋庆龄先生像也在这里的江边等。

免费使用的网球场,供人们健身锻炼和交流提高球技,看上去,这里的这项运动比较普及,估计武汉的网球运动水平在国内应该会有些地位的。

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成熟度,看看这座城市的公共设施就可以初步估计与判断。如果这座城市到处都是收费的项目,充斥的都是铜臭味儿,那这座城市的管理还不成熟,市民的幸福指数也不会高。

打算中午去吉庆街吃饭,据说这里有更纯正的武汉传统餐饮。不成想,司机师傅告诉我,还是晚上去吧,那里的夜晚才最繁华热闹。

吉庆街上的夜晚,大排档很多。各种各样的餐饮点,为了吸引顾客,搞了一些梆柳琴弹的演唱,你方唱罢我登场,艺人们精湛的演技,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把餐饮与江南的演唱艺术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好不热闹。

说起这条吉庆街,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武汉作家池莉笔下的武汉女孩,女孩儿年幼的弟妹们,在一夜之间遭生父无情抛弃,女孩挑起了养活她们的重担,在街头的夜市上支起了一口油锅,炸起了臭豆腐干儿。后来小生意越做越红火。一个辛酸的故事,一座繁杂的城市,让人品味到活着的心酸不易。人们自然而然地把这样一幅场景深深地刻在了记忆中,它就是这条吉庆街上的真实写照。作品里的女孩卖的是炸豆干儿,现实中可能是在霓虹闪烁、人声鼎沸的吉庆街头,那个风姿不凡的女子优雅地卖着她的久久鸭脖儿。

这里还有很多很多可去的地方,当地的司机师傅说,(自豪,是不是包含着吹牛?)能称得上大地方的,大概就只有大上海和大武汉了。长江汉江两条江,把武汉分成武昌汉阳和汉口三镇。遗憾的是,咱既没有时间,更没有这个福分多留下来几个时日的时间细细品味它。

对武汉的宏大,武汉的历史,楚汉文化,长江文化,没有生活体验,有的都是满满的震撼与敬畏,知道的太少,不敢多写。

我喜欢看这些老城里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比如北京前门大栅栏,南京夫子庙,十里秦淮,成都的宽窄巷子,西安的回民街等。不太喜欢跑到城市外面看那些自然风光,不是因为它不美,是因为它只有景,没有人的故事。不是因为故事不浪漫,是因为都是传说。

其实,留下来的这些古建筑,古文化,也不过都是那些达官显贵,富人们的豪宅,官邸,商楼等。晋商的乔家大院,徽商们荣归故里后建造的豪宅,各地盐商在扬州瘦西湖岸上的园林如小金山,十里肥河两岸上的花园别墅等都莫过如此,也不过是商贾与官员等富人们功成名就后挥霍无度留下来的遗物罢了。

劳动人民没有多少可留下来的东西。能留下来的就是那些磨坊,染坊等作坊,养家糊口的手艺与技能,劳动工具等。留下来的还有汉口码头上的纤夫,镖局压镖的镖夫,江边打鱼的渔夫,江上运货的船夫,如若在重庆,就是挑夫,轿夫,樵夫等一幅幅劳动者苦难深重的身影。

武汉还是我国近现代一座非常著名的工业城市。抗日战争中一些国产武器,有不少就是出自武汉,汉阳造如今已经是一座博物馆,成为汉阳的城市名片。除此之外,武汉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数不胜数。

二,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的武昌,万里长江在它的身边奔流不息,有着“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帝,是夏口城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一,便失去其军事价值,随着江夏城的发展,演变成为官商旅游的观赏楼。唐代诗人崔颢题下《黄鹤楼》,李白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黄鹤楼坐落蛇山,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50余米。拾阶而上,登到楼顶。历数黄鹤楼内部结构,它由72根圆柱支撑,每层由来回折返的两段楼梯组成,楼层高十米,每个折返段高为五米。楼梯的扶手是红色的桐油粉刷漆面,像是被新裱刷过不久。每层都有一红门与外面的楼廊相通,楼廊环绕四周一圈,从而可因不同楼层的高度观赏四周的三镇风光。

外部有60个翘角伸展,长长的翘角伸出很远,拍照的时候,躲避它不及,总是能够遮挡住镜头的视野。楼面墙壁是用10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把个黄鹤楼装点的金碧辉煌,神奇十足。

黄鹤楼楼外铸有黑黄色高低错落的一对儿铜鹤,胜像宝塔,远处依次排列的几座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的更加壮丽。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也装点着巍峨的黄鹤楼。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深厚的文化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站在黄鹤楼的顶楼环廊,绕四周放眼环视三镇风光。高耸入云的一座座大楼鳞次栉比,紧凑的排列着。波澜壮阔的滚滚长江水无比震撼的,波涛汹涌的向东流淌。尤其站在顶楼拍下武汉长江大桥的风姿,这架公路铁路一体的两层大桥如同恢宏的一条巨龙盘踞在长江之上,让天堑变成通途,感觉除了震撼别无其他。夜幕下的长江大桥,又添加了妩媚的风姿。

三,游东湖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与武汉有着深厚的渊源,这里有一座毛主席故居。江滩有一座纪念碑,是一九五四年武汉抗洪救灾纪念碑。碑身上雕刻着毛主席的头像和他为武汉人民抗洪救灾写下的碑文。

毛泽东建国后27年间,有三年多的时间是在武汉度过,这其中在东湖的时间占很大比例。毛泽东曾经四十四次来武汉的东湖。五八年中央关于农村工业化道路会议(史称武汉会议。还有著名的成都会议和郑州会议,三次会议都是关于农村工业化道路发展的同一主题。)就是在这里召开的。毛主席在东湖接见过包括金日成在内的多国政要和元首。朱德曾经说过:东湖暂让西湖美,将来还是东湖强。

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清河古桥),三国时期,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

这次去东湖,坐地铁四号线岳家嘴转八号线梨园下车,在东湖绿道行进。路线是一位武汉大姐指导下确定的。这次出行,发现武汉人非常友好,每次问路,不管是年轻的朋友,还是中老年的兄弟姐妹,无不热情的给予帮助。

当地口音听不清楚,绿道的绿字,像是“录”,与“楼”接近,于是我始终听成是“楼道”的声音,我在想,这里没有楼房,哪来的“楼道”?后来想到可能是绿道两个字的读音。于是我便沿着这条植被很好的绿道一路前行。绿道两侧是身材修长的松树,一珠珠松树高耸入云,沿着长达十余公里的道路一直排列铺设,柏油铺路,便道上是各种颜色的花砖。我步行了整个的十公里的长道,走下来后脚痛不止,也足够显示出东湖之宏大。

浩瀚的湖面,没风的时候,宽阔的湖面平如明镜。微风轻抚水面时,则细微的涟漪轻轻荡漾。一眼望不到边际,似乎直到天的尽头。远远的望过去,虽有小舟的主人在奋力摇浆,却似乎看不出小船有丝毫的移动。不停的在绿道上走,却总也看不到尽头。只有隐约可见远处的低山,楼阁等景观稀疏的分散在远远的地方。湖的边际,零散分布的,本来时尚高大的楼房,看上去显得单薄低矮。

而近处的湖塘边,见有飞鹤游于湖面。几只灰鹤安详的在游戏。我特意高喊几声,也没见这几只鹤飞舞,它们依然还是在湖面上慢悠悠的游动。于是,随手捡起一块儿小小的石渣,奋力投到它们游动的方向,手腕上戴着的菩提子手镯都随力被甩出去,险些甩到湖水之中。即便如此,仍然不见它们飞动。只有别的鹤飞来,与它们争抢什么时候时候,才能见到它们相互交替的起落。

好不容易走到了绿道的末端,一座长约三百米的汉白玉栏杆的石桥横亘在中湖中央,并延续着绿道,到达中湖的对岸。上岸后继续前行,经过“梅园”又步行数里地之后终于来到了著名的东湖磨山。

南宋诗人袁说友用“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添东湖”赞美东湖。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台题诗。毛泽东一生钟爱东湖,建国后先后视察东湖44次,在东湖接待了64个国家的94批外国政要。朱德在50多年前写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诗句。

当代作家陈运和在其散文《长江,中国的肠;东湖,武汉的胃》中,夸奖它不知道消化过多少历史故事,也健壮了一座城市肌体。这里有屈原纪念馆、朱碑亭等历史文化遗址。湖北省博物馆是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馆藏着大量国家一级文物,荟萃了湖北地区的文化遗珍。越王勾践剑、骨化石郧县人头为镇馆之宝。

东湖的形成,非人工而是自然成就。这里大片的低洼之地,正好舒缓了长江汛期的洪峰,分解着武汉的防洪压力。长江与东湖联结在一起,才有了东湖的美景和巨大的“胃”与“肾”舒缓功效与作用。

一个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的中心建立,多与水密切相连。

珠江三角区的经济非常活跃。那里的几座大都市闻名遐迩,源于那条我国流量第二,是黄河年流量六倍的珠江,历史沉积下人们的聚集。

每一座城都至少有一条河,河北省的衡水有滏阳河,邢台有七台河,邯郸有漳河,石家庄有滹沱河,张家口有桑干河,承德有武烈河,唐山有滦河等。有多大的河就有多大的城。不由得为京津冀担忧,为雄安担忧,没有像长江黄河这样的大河流滋养,它们到底还能繁华多久?

长江这条全国最大流经水量的河流,有上游的巴蜀成渝,中下游的武汉,南京,上海,它们引领着整个中国前行。

黄河流域的兰州,西安,河南,济南等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除此之外,淮河流域,海河流域,无不孕育着人类的生命,演绎着人们的生存发展足迹与历史脉络。海河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津等也是独领风骚。

每座城都有河流流经,有多大的河,就有多大的城。有水才能有人类生存栖息繁衍,近水而居是古人的智慧和本能。为了水,2000多年前开凿大运河,要把水联通到北京与杭州。是水铸造了每座城市的文化之魂与历史文明的辉煌。大武汉的宏大辉煌也莫过于此。

古代人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情况下,水路运输是他们经济,军事和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的交通方式。武汉作为九省通衢的重地,水陆空并进,优势得天独厚。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地理中心,铁路交通中心,水路运输中心。北京如果不是有首都这样的政治地位上背景,交通地理位置的优势能与武汉相比?水运更是武汉的绝对优势。长江文化,丰富的水资源,大概就是它们铸就了成渝,南京,武汉,上海等文化历史的厚重吧。
Total 0.045826(s) query 3, Time now is:04-25 06:13, Gzip enabled 粤ICP备07514325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13 秋无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