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谷歌终于打算为安卓手机加入“名正言顺”的手势操作了
千山同一月 万户尽皆春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级别: 总版主

UID: 998
精华: 0
发帖: 604963
威望: 528524 点
无痕币: 3089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61674(时)
注册时间: 2008-12-25
最后登录: 2024-03-29

谷歌终于打算为安卓手机加入“名正言顺”的手势操作了

新一代Android P系统已于今年3月推送了第一个开发者预览版,虽然这只是一次先行测试,但也透露了不少新特性,比如说改进了通知栏设计,以及为“刘海屏”提供布局支持等。
现在最新消息指出,在iPhone X中备受赞誉的手势交互,很可能也会加入到Android P系统中。
来自多家国外媒体报道称,谷歌官方博客在4月13号的某篇文章中引用了一张截图,其中出现了一个此前从未亮相的底部导航栏按键设计。现在这篇文章已经换用了一张新的图片来替代原截图。

从原版的截图来看,这个导航栏的一改之前Android的“三大金刚键”设计,即“返回、桌面、多任务”三个按键,而是只保留了三角形的“返回键”,中间则是一个椭圆横条设计,至于“多任务”键?不存在的。
目前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来自9to5Google的编辑Stephen Hall,他的消息源指出,Google目前的确在测试一种类似于iPhone X的新导航栏。也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项设计将会取消传统的“多任务”按键,转为使用“从屏幕底部上滑”的方式来呼出多任务菜单,很可能还会参考iPhone X多任务切换的操作。

▲视频来源:iDB
至于为什么还会有一个“返回键”?Stephen Hall的说法是,这个返回键其实是会“自动隐藏”的,但截图中显然是处于“可返回上一层级”的对话框状态;如果说是在主屏幕界面,自然就不会看到这颗返回键。

当然,目前距离Android P正式版发布还有一段时间,在此之前,我们也不排除Google会对这个导航栏设计进行再度修改的可能性,
我们已经在很多全面屏Android手机中看到手势交互的运用。在这点上,国内手机品牌的跟进速度和适配效率都是极为“迅速”的,除了保留传统的虚拟按键外,这些国产手机还衍生出好几种手势交互的“流派”:

▲视频来源:GadgetMatch
一种是将传统“三大金刚”键由虚拟按键改为上滑手势,即将底部区域划分为左、中、右三块,分别对应三个功能,比如OPPO R15,还有坚果Pro 2。
一种是两种融合的方案,比如vivo X21便使用了“底部左右横滑切换应用、底部上滑返回主屏、上滑停住呼出多任务”,但vivo的Funtouch OS也保留了左右区域的上滑手势,来实现进入控制中心和返回上一层界面的操作,

一种是最大程度模仿iOS的交互逻辑,既选择了“底部上滑返回主屏、上滑停住呼出多任务”这套操作,又学习了“屏幕左右边缘向内滑动为返回上一级”,比如小米MIX 2系列。

▲视频来源:MEIZU Care
一种是自力更生型,比如魅蓝的Super mBack交互,使用了屏幕内虚拟小圆点设计,来实现“轻触返回,重按回到桌面,上滑多任务,侧滑切换应用”的逻辑。

当然,也有坚持不用手势而继续保留虚拟按键的,比如三星Galalxy S8/S9;或是继续保留正面Home同时也提供手势操作的,比如华为P20系列。
从操作成本来说,我个人很难说哪一套操作逻辑更有优势,虽然现在这样更像是“群雄割据”,但各家的目的基本是一致的,那便是靠“干掉虚拟导航栏”来提高全面屏的显示空间,带来更为一体化的视觉观感。
不过在没有iOS一样系统级的“侧滑返回”交互前提下,Android全面屏手机在解决“返回上一级”操作上的确是有些尴尬的。
所以,统一操作逻辑,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从根本上看是Google需要来定义的事。手势交互不见得越复杂越好,反而是一定要足够简单和直观。
至于有多少手机品牌愿意使用Google的交互,那就是后话了。
级别: 三阵秋雨
UID: 154425
精华: 0
发帖: 251
威望: 531 点
无痕币: 49 WHB
贡献值: 1 点
在线时间: 79(时)
注册时间: 2012-02-04
最后登录: 2018-05-16

谢谢楼主的分享,来学习一下吧
级别: 十方秋水

UID: 88
精华: 0
发帖: 129690
威望: 220744 点
无痕币: 105747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51558(时)
注册时间: 2008-03-18
最后登录: 2024-03-28

谢谢楼主的分享。
Total 0.041612(s) query 4, Time now is:03-29 01:29, Gzip enabled 粤ICP备07514325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13 秋无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