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走下神坛入凡尘
十方秋水,漫长旅途.
级别: 十方秋水

UID: 116295
精华: 0
发帖: 111450
威望: 122808 点
无痕币: 4249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6088(时)
注册时间: 2011-03-27
最后登录: 2024-03-09

0 走下神坛入凡尘

幸运之神眷顾崔八娃时,他接不住招,慌得不行。

崔八娃, 1929年4月23日,出生于陕西安康汉滨区沈坝镇沙沟村,2007年1月31日在老家平静谢世。

2004年8月19日,在省作协的安排下,七十五岁的崔八娃从陕南深山来到古城西安。省作协主席陈忠实,省作协党组书记雷涛,著名作家贾平凹与他热情相会。同时,还见到了阔别四十六年的恩人上司,时任人民解放军十九军五十五师文化科长柳山朵。

西安新闻网采访了柳山朵,采访内容:

结 缘

1952年的一天,时任五十五师文化科长的柳山朵到师部医院检查扫盲工作。柳老回忆说,当时崔八娃是医院通信员,

识字进步很快,教员从他的日记中看到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张家先教员给柳山朵指认,那就是崔八娃。

成 名

柳老看了崔八娃的日记,虽零乱,但朴实耐读,觉得这是个好苗子,鼓励他努力识字、多写文章。

选取崔八娃的其中一篇日记,让他自己修改,前后修改了20多遍,后经多人多次修改定稿,却“卡壳”在标题取名上。“他开始取名《半夜狗叫》,我说人家高玉宝有《半夜鸡叫》,你这不行;他又取名《半夜,保长被狗咬了》……后来,大家开诸葛会,取名《狗又咬起来了》。”不久,西北军分区《军队报》首载,《解放军报》全文登载。

很快,崔八娃被调到兰州军区,组织上指派一名同志帮他写作。

崔八娃继高玉宝之后又闪耀一名新星战士作家,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慕名信、求爱信、约稿信像天空飘雪花一样纷至沓来。

遗 憾

然而,1958年,盛名之下的崔八娃先从兰州军区回到陕西,继而向组织提出退伍回乡。

“我找了他多次,都没用,他还掉眼泪。”柳老告诉记者,崔八娃当时坚持要在老家深山才能继续写作。

从采访中得知,五十年代初,崔八娃与高玉宝齐名,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接见,并当选为全国青代会和全国文代会的作家代表,竟和郭沫若、巴金、茅盾、丁玲同室议事。他的《狗又咬起来了》等自传体小说,被译成多国文字,并选入中小学课本,延用三十多年。

1953年,崔八娃两次赴京参会两次遇见高玉宝,相见如故,叙谈甚欢,最后互问:“今后咋发展?”谁也回答不上来,互相鼓励一番,便分手了。

回到兰州,崔八娃每天收到十几封约稿信,虽然笔不离手,但脑子很乱,熟悉的写完了,不熟悉的写不成,他时时在想:我算完了!

组织上安排崔八娃巡回各大院校做文学报告,他坐在主席台上,面对台下的教授和大学生,自己刚刚脱离文盲,众目睽睽,哪能讲得出来,诚惶诚恐,如坐针毯!

崔八娃从部队复转,几经周折,回到安康农村老家,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隐名埋姓近五十年,再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然而,和崔八娃年龄相仿、经历相似、起点相同、一同成长的高玉宝,顶住压力,长达六十多年的磨炼,如今硕果累累。

崔八娃天上人间的沉浮经历,落差巨大,让人唏嘘不已,同时,带给我们一点深思,一点启示,当才华撑不起名气时,不要自卑,不要慌,也不要逃避,从长计议,慢慢积累,练好基本功,以图将来。
Total 0.033967(s) query 3, Time now is:04-19 10:29, Gzip enabled 粤ICP备07514325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13 秋无痕论坛